疫情封控下的大学生,被阻隔的何止是自由
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之前,马晓在还在上高中,她说那时的自己是“一条到处游走的河”。如今,她在四川读大学二年级,总是突如其来、时长不定的封控让她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对生活充满困惑,原本恣意潇洒、外出旅游、打工、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活显得遥不可及。
2022年春季学期,马晓所在的城市第一次出现了单日病例数量过百的情况,这让学校的“半封闭”变成了“全封闭”。尽管疫情的迅速增长在半个月之内就得到控制,但严格禁止出校的政策一直持续至今。不仅如此,学校内部也被临时设立的哨点划分为几块,每一块尽量包含宿舍楼、一个食堂、教学楼以及运动场,保证学生的“基本需求”。马晓已经没法像上学期一样从宿舍走到学校另一头的食堂吃饭了,也不能自由选择教室自习、选择球场打球,甚至不能随意跟其他同学聊天……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高校不同程度的管控政策让学生很难实现“进出自由”,这让大学生了解外界的窗口缩小,在2022年封控加剧时甚至被彻底阻断。而这些窗口,曾经是大学生们形成对人生和社会认知的最重要渠道。3年的时间里,曾经开放的、多样的、充满诸多可能性的大学生活彻底被改变了,封控给大学生们带来的影响也许远比现在能看到的更加深远。
升学:封控如铁索缠舟,远处却是千帆过境
2022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较2021年增加80万人,同比增长21.22%。
有关学历贬值和就业难的焦虑,正层层前置。自从进入大学以来,马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她希望自己在读大学期间能“静下心来沉淀知识,有更明确的目标”,这听起来是个认真读书的计划。然而,封控不仅打乱了学习的节奏,也让考研或出国的选择变得扑朔迷离,形势的变数太大,谁知道将来会面临什么情况。马晓形容这种心境就像是被丢在一个空旷的原野,所有的目标和方向都要自己去找。
即便是目标坚定不移,封控依然会摇晃你那只“瞄准的手枪”。比如一旦被确诊为阳性感染者,或者疑似密接和次密接人员,都需要被隔离。隔离期间的学习不能得到保障,课程学习会受到严重的干扰,落下的课程在隔离结束后也难以得到补救。特别是时不时就隔离一次,断断续续的隔离阻断了学习的连续性和效果;再比如上网课,虽然从知识获取层面来讲,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并无差别,但对于自制能力不强或者网络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来讲,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马晓说,虽然全国受疫情影响,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实行封控,那些非封控地区学生依然可以线下上课,学习效率会更高、成效会更明显,这就间接造成了教育不平等问题。“试想,如果将来大家都要参加考研或者出国,被封控折腾得身心俱疲的学生还能占得竞争优势吗?”
马晓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刚到北京念研一的孙可,虽然去年也经历了疫情下考研的诸多磨难,但好在复习计划没有被打乱。“我当时在广州,疫情也是一波接一波,但好在政府应对得力,学校也没有封控,除了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外出要报备,其他也没太多限制,学校对自习室、教室等公共区域会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所以当时考验的复习环境还是蛮安全的。”
更主要的是,学校并没有明令禁止外出,这让孙可能够去校外上考研辅导班。每当跟一些因为封控只能窝在家里或者宿舍里备战的研友在网上交流时,孙可明显感觉自己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学习热情都要好过他们。“觉得他们有点丧,可能是在长时间的封控影响下,他们自信心下降了,产生‘我不行,我太差’的念头,没有了往昔的勇气和冲劲。考研考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考意志和心态,如果心气没了,考试结果就很难说了。”
对于每一位考研生来说,考试安排是否妥当,意味的是他们过去的努力能否有个结果,以及未来的前途能否有个开始。如果因为疫情原因或安排不当,或被迫无法按时参加考试,落到个人的头上,这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不是“来年再战”可以轻易带过的。
就业:脱离社会分工的“职场弃儿”
由于封控,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接触机会被直接切断了,而这曾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之前有过课余时间打工经历的马晓认为自己“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多了,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并且一度积累了“社会人”的能力和对校外的世界的明确感知。可封控一来,学生不可能再走出校门打零工、找实习,这不仅仅是断了零花钱的来路,而是阻碍了大学生获取必要的社会体验和职场经验的通道。
要知道,求职时用人单位不仅仅会看学生的在校成绩,更看重校外经历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马晓对此有深刻的危机感,虽然现在自己还是大二,虽然不像毕业班的师兄师姐因为当前严峻的疫情面临用人单位需求量下降、企业进不了学校招聘、公招考试相继推迟、学生出不了寝室实习应聘等困境,但如果未来几年疫情仍在、封控依旧,那么自己将被封闭在宁静、安全的“桃花源”里,几乎不能参与社会分工,无法获取足够的实习和职场经验,等到毕业后走出校门就会被社会嫌弃,“就算那时候疫情平稳了,各种用人单位也开始大量招人了,我一个长期被封控的‘刑满释放人员’,拿什么去竞争一份好工作?”。
马晓的师姐张艺就有过这样的遭遇。按照原本计划,大四下学期开学,她将返校做短暂停留后,然后前往北京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展开实习。“顺利的话,我可能还会转正,当时自己特别重视,其实也是认定了这份工作。”
然而,疫情的突然袭击令全市进入警戒状态,学校也随之全面施行封校、封寝管理。“当实习单位的正式确认邮件发来的时候,我已经被关在学校哪也去不了了。”张艺有些崩溃,但她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失去了实习机会,就业的焦虑开始逐渐蔓延,张艺调整好心情开始制作和投递简历,遗憾的是,后续她只收到1个笔试邀请,其他全部石沉大海,“可能是缺乏专业核心的实习吧,只有实习了单位才知道我们是否匹配。现在只能改变求职意向,试试找其他工作,能就业最重要”。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马晓、孙可、张艺均为化名。)
-
秋季留学申请在即 留学中介如何选?
2021-07-28